欢迎登录忻州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环保科普知识

雾霾又来了?保卫蓝天一刻也不能放松

  时间:2023-11-07        大    中    小      来源:中国环境报

  还没进入供暖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便遭遇了雾霾侵扰。10月29日起,区域内先后有20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本是踏秋赏景好时节,却被雾霾挡住脚步,这也引发了一些网友的担忧:今年雾霾时间较近三年大幅提前,会不会整个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都不容乐观?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此次雾霾的形成,与大范围不利气象条件有很大关系。今年10月以来,我国大部地区尤其是华北平原气温持续偏高,北京市10月下旬的平均气温更是达到1961年以来最高。叠加空气高湿、静稳等因素,很容易形成区域性污染。除了不利的气象条件,区域工业企业、重型货车活动水平和秸秆火点数量环比上升,导致污染排放增加,也是本次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

  随着经济运行进一步回升向好,能源需求保持刚性增长,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物排放量短期内持续上升,部分企业出现治污动力减弱势头,违法违规、数据造假等问题突出,部分地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推进不力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在“天不帮忙”的情况下,若是人还不努力,后果可想而知。

  不仅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显示,11月上半月,全国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部分区域个别时段可能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由此可见,今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形势的确较为严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气的易发期、频发期,各地党委政府务必切实担负起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无数实践已经证明,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换不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得不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优化营商环境时,要有长远眼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等,帮助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发展。若是对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第三方机构在监测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不加强监管,不仅是一种失职行为,而且会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对环境违法犯罪案件一查到底,不给污染行为开口子。

  摆正观念后,还要讲究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抓住重点区域是关键。从生态环境部通报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可以看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分别为3.7%、4.6%,相比全国其他区域偏高且同比上升明显。紧盯重点区域就是抓住大气污染治理的“牛鼻子”,不仅能够改善当地状况,更能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还需要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据专家分析,区域内机动车、工业炉窑等排放是此次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秸秆焚烧等对局地PM2.5污染贡献突出。这就是相关地方制定空气改善措施的重点方向。

 

  应对重污染天气需提前谋划,做足准备。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后,必须严格按照应急减排清单,分类施策、分级管控,根据企业环保绩效水平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采取差异化的减排措施。严禁不分青红皂白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要更加精准、科学地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地要绷紧弦、加把劲,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力争早日实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

 

  

  内容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