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忻州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统计公报

2014年忻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时间:2015-10-09        大    中    小     

2014年忻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关于“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根据省厅要求,我市环保局成立了编制组,编制完成了《2014年忻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面对艰巨繁重的环保工作任务,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勠力同、攻坚克难、扎实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环保考核指标全部完成,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境质量状况
   一、大气环境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4年,我市15个县(市、区)(含五台山风景区)达标天数平均为352天,占全年的96.4%。15个县(市、区)中五台山风景区、五台县、定襄县、神池县、五寨县达标天数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县(市、区)达标天数排序见图1。
图1  2014年15个县(市、区)达标天数排序
2014年,15个县(市、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忻州市区、河曲、代县、静乐、宁武、定襄、偏关、原平、五台、保德、神池、繁峙、五寨、岢岚、五台山风景区,见图2
图2   2014年15个县(市、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排序
    二、水环境
    (一) 地表水环境
    2014年,全市地表水应监测12个断面,有1个断面断流,实际监测了11个断面,其中水质优良的断面8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66.7%,水质中度污染的断面4个,占监测断面的33.3%,见表1。
以DB14/67-2014《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水质功能标准评价,我市所监测的11个断面全部达到水质功能要求,达标率为100%。
    表1       2014年忻州市各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类别汇总表

断面序号

河流名称

断面名称

功能标准

水质类别

水质状况

达标情况

备注

1

黄河

万家寨水库

 

2

县川河

禹庙

--

--

--

断流

3

朱家川河

花园子

轻度污染

 

4

汾河

雷鸣寺

 

5

汾河

河西村

 

6

滹沱河

乔儿沟

 

7

滹沱河

代县桥

 

8

滹沱河

定襄桥

轻度污染

 

9

滹沱河

济胜桥

轻度污染

 

10

滹沱河

南庄

 

11

牧马河

陈家营

 

12

清水河

坪上桥

--

 

 
    (二)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
    2014年,我市对豆罗和光明西街两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进行了监测,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基本保持稳定,见表2。
表2        2014年忻州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表

 
    三、声环境
    (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2014年,忻州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在45.2 dB(A) ~59.8dB(A)之间,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3dB(A)。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进行评价,忻州城区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属“较好”。
    (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2014年我市对忻州城区五条道路交通干线、24个监测点昼间进行了监测,平均等效声级为66.6 dB(A),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进行评价,其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均“好”。
    (三)城市功能区噪声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进行评价,2014年我市所监测的三个功能区(忻州市区无0类区和4类区)噪声昼夜间达标率在25%~85%之间,夜间超标率较高。
    四、辐射环境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市在用密封放射源336枚,射线装置370台,广播电视发射14台、雷达导航设备15台、通讯基站3500个、高压变电站57个、高压输电线路203.73千米。全市放射性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废旧放射源得到及时回收,全市辐射环境质量良好,辐射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从业人员平均辐照剂量远低于国家限值。
    五、自然生态环境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境内中北部,境内山峦连绵,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属暖温带和中温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比较分明,年平均气温5.1-9.1℃,年无霜期120-17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373-560毫米之间。国土总面积3774.3万亩,其中:林地总面积2162.2万亩(有林地525.2万亩,疏林地58.5万亩,灌木林地370.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408.2万亩,苗圃地1万亩,无立木林地38.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760.3万亩);非林地1612.1万亩,四旁树1.31亿株。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4.8%,林木绿化率达23.7%。
忻州市生物资源多样性丰富。据调查,全市高等植物有850多种,其中野生椎管植物834种,分属91科,386属。其中蕨类植物8科,10属,19种;裸子植物3科,5属,7种;单子叶植物8科,56属,112种;双子叶植物73科,315种,698种。农作物约有24种,1400余个品种。以种植高粱、玉米为主。境内已知的野生动物有189种,其中鸟类148种,隶属于11目25科;兽类23种,隶属于4目12科;其它18种,隶属于4目10科。
保护环境的措施与行动
   ☆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围绕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全面推进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加快水污染减排设施建设改造,积极开展淘汰黄标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全年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3039辆,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分别较上年下降1.39%、1.06%、0.36%、1.73%、0.58%、0.55%,全部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 大气污染防治
全面推进大气治理工作,认真开展各类攻坚行动,扎实做好APEC会议期间环境质量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2014年行动计划》任务。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提前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考核任务。
   ☆ 水污染防治
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全市18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64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编制完成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并上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编制完成了《忻州市重点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总体方案》、《滹沱河流域治理综合方案》。突出汾河、滹沱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 建设项目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项目管理,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调整和下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2014年,全市共审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环评873个,出具环保意见及初审意见75个,其中,属于市本级审批的100个,出具环保意见、初审意见38个,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134个。
   ☆ 环境监察
持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推进“百日会战”、“百企攻坚”、“环保大检查”等专项行动,主动配合市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忻州环保行”活动,全年共排查企业4500多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3884人次,检查发现存在问题企业453家,其中:关停、取缔132家,责令停产整治113家、强制断电116家,责令限期治理172家,下达行政处罚352件,共罚款113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起,拘留2人。
切实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严格落实预案分级备案管理制度,高效、有序地处置了3起突发环境事件。
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和管理,全市已有13家环境监察机构通过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
  ☆ 环境监测
完成了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各类专项监测任务。加强空气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完成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能力,积极参加了国家环保部及省环保厅组织的各类培训班。
    ☆ 污染源在线监控
对全市48家重点排污企业实施了自动监控,视频监控点位14  个。认真开展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对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的企业进行约谈,对超标排污企业立案处罚7起,共缴罚金29万余元。监控数据在总量减排核算、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环境信访
按照《12369投诉受理值班制度》,规范投诉案件的工作程序与处置方法,加大投诉案件的处理力度。全市共受理环境信访举报案件176件,其中省厅转办7件、省总队转办41件,“12369”环保热线电话受理92件、来信来访36件,全部按时进行了调查处理,结案率100%。
    ☆ 宣传教育
为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举行了“环境保护,全民参与”环保知识竞赛活动;邀请国内资深专家来忻州大讲堂为市领导及重点企业负责人做环保专题讲座;组织环保执法人员参加国家环保部举办的新《环境保护法》培训班;为新申请的“绿色学校”授牌并赠送环保宣传手册;与《山西广播电视报》合作,开展环保专版报道。